日式风格为什么那么性冷淡? 丨 杂物科考队
性冷淡一词通胀至今,早已和性没了什么关系。在大多数场合,“性冷淡”意指一种穿衣风格,生活方式等等,大概意思就是克制、低调、节俭但并不省钱。
性冷淡风格上承极简主义,下启禁欲系,还催生了老干部风这种有中国特色的新词儿。而谈论这股风潮的时候,绝对不能绕开的国家就是日本。
接下来你将看到:
● 日本人克制是因为穷
● 有钱后的日本人迷失了
● 日本人回到日式审美也是因为穷
工作量也极简的值班编辑 / 冬鱼
日本人克制是因为穷
-+-
武士阶层是对日本人的精神风貌影响最大的一个阶层,也深深地影响着日本人的审美。这种审美就是喜欢朴实无华、低调内敛的风格。
比如说,比起金阁寺,日本人更喜欢银阁寺。这种审美几乎成了日本人的名片,而这种审美的土壤就是贫穷的武士生活。
武士们很讲究,注重荣誉和排场,还有苗字佩刀等特权,在精神层面上是妥妥的中产阶级,就是收入有点低。尤其是下层武士,最下层的武士一年收入是
“三两一人扶持”。
所谓“两”是一种货币,一两换算成现代日元大概是10万日元。“一人扶持”就是米五俵。一俵米差不多相当于现代的一万五千日元,五俵是七万五。一个底层武士,一年的收入是37万5日元,相当于2.3万元人民币。
收入虽然比较低,但如果只是吃吃喝喝的话,还是可以维持生活的。
但是武士必须还要雇佣仆人。
在封建制的古代日本,武士须承担一定的军事义务,要常备一定数量可以带上战场的人员。在江户初期的17世纪,一个收入为米120石的武士,其中支付给仆从的薪水折合38石,占收入的31.7%。其比例很像现在在一线城市交的房租。
● 卖伞是贫穷武士最爱从事的行当
更何况武士们到手的实际收入会因为财政窘迫而减少,例如仕于小田原藩大久保家的吉冈家,名义工资是340石,18世纪后半期,吉冈家实际领到的米量只相当于名义工资的4%-12%。
18世纪末能领到名义工资的15%-16%,就已经相当不错了,而这一时期仆人的薪酬却涨了两三倍。
除了这些还有给孩子办席、给结婚的亲友随份子、给上级送礼之类的花销,武士们就只能在吃穿上节俭了。
根据武州忍藩下级武士石城的日记,1861年至1862年间在江户当差时,日常
仅有一菜,
不过豆腐、咸沙丁鱼干之类,常用茶汤泡饭,或以酱汤佐饭,蔬菜多为萝卜、茄子、大葱、芋头,鸡蛋一周吃一次。
而此时江户城里的小市民们则喜欢吃寿司、天妇罗和烤串。
在穿衣上武士们也是极为克制。
津山藩一年的支出中,雇佣、赠答花费数额庞大,年支出几乎达到千两以上,但在服装费上却十分节省,一年往往只有数两的支出,冬夏“袴”(裤装)的费用是5到6两。
也就是说,武士阶层一年全家也不会新买两套衣服。为什么银魂中的武士们只有一套衣服,这都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基础的,而不仅仅是为了画着方便。
有钱后的日本人迷失了
-+-
虽然那时武士还是很穷,但是江户城的市民经济已经发展了起来,大家喜欢吃天妇罗和寿司,还喜欢撸串,妓女打扮得花枝招展,商人们一掷千金。
此时诞生了一个专门用来形容江户人的词叫“洒落”,形容的是一种洒脱自在、不差钱的精神气貌,和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日本人相去甚远。
● 大概就是这种感觉
60年代,西方国家物质生活极大丰富,精神生活缤纷多彩,日本艺术也在这轮繁荣中得到了极大发展。诞生了什么装置主义地景主义未来主义至上主义等一大堆艺术流派,极简主义混迹其中,还只是一个小众流派。
● 极简主义的夏克式家具,大款日本人根本看不上
60年代的日本,GDP增速连年破10,政府大修高铁,一线城市人口膨胀,一套房子能卖一亿,PM2.5爆表。社会上最流行的歌是《昂首向前走》(上を向いて歩こう)。
这个时候的日本,没什么人谈匠人精神,没有侘寂,也没有无印良品。
● 60年代的日本青年
70年代,无印良品在西友百货里不死不活地经营9种家用品和31种食品,而社会上依然莺歌燕舞。
80年代,日本的时尚标志是涩谷或者原宿街头的女孩,头发都染成黄色,头上七八个发夹,什么森系盐系,没听说过。
● 两种日系
广场协议后日元就一路疯狂升值,这种升值并非基于实体经济的增长,而是依赖于炒热房价与公司市值,以及疯狂的投资。此时的日本人非常不差钱,银座满大街都是挥舞着钞票打车的人,十分钟的路程也没人愿意走路。
不过很快泡沫就破灭了,从1991年到1993年这个时间段开始,日本经济就没好过,一开始是“失去的十年”,时间长了就成了“失去的二十年”。
● 中美日GDP增长对比
日本人回到日式审美也是因为穷
-+-
如果日本的经济一直蓬勃发展,那么这些代表了日式审美的企业可能永无翻身之日。
经济一不行,东西就卖不动了。商家称之为“卖不出东西的时代”。
一项调查显示,人们不买东西的理由有“没钱”“工作不稳定”“朋友不买所以我也不买”“买了也用不上”等等,总之就是变着法地拒绝消费。
收入虽然没增加,但是物价还是要涨的。2016年日本工薪阶层的人均收入大概在27万人民币左右,但是
物价水平
大概是国内的五到十倍。想象一下,你月薪两万、在路边吃碗面要五十、买件外套要一千,不省着点怎么可能还得起房贷?
于是,优衣库迎来了春天。从1991年到1994年,优衣库从两家店开到100多家店。优衣库自己以为的卖点是设计好/面料好/略便宜,其实优衣库的卖点就是便宜。
世纪之交,优衣库推出了爆款摇粒绒衬衫,轻薄耐穿,防风防寒,只要1900日元(当时相当于140元人民币),一下子成了爆款,在日本狂卖了4000多万件。
从2000到2009年,日本人花费的置装费下降了19%,优衣库对此功不可没。
● 就是这种丑东西
无印良品虽然早在83年就靠着逆潮流却优良的设计早早地有了一批死粉,但是其扩张也是在泡沫经济破灭之后的。
1990年到1999年间,失去的第一个十年里,无印良品的营业额由245.1亿日元攀升至1066.9亿日元,经营利润由1.25亿日元涨至133.6亿日元。
无印良品一开始的口号是“便宜有理”,也是主打便宜,但其神奇之处在于,靠着资本主义剪刀差,它后来成功的把便宜的东西给卖贵了。这无疑为只是想买便宜东西的日本人注入了一种民族气节。
● 无印良品输出价值观
后来还出现了断舍离之类的理念,节俭从被迫的生活变成了主动的选择。日本人在这些上升到意识形态高度的节俭中找到了精神寄托,又想起自己的祖宗也是穷且益坚,仿佛回到了自律威严的武士岁月。
所以说,日本历史上的克制之美是完全建立在贫穷匮乏的物质生活之上的。而最近二十年日本能一直输出其性冷淡风格的穿衣品味,则有赖于该国经济的长期低迷。
最近几年,东北的貂也不好卖了,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对穿貂表现出了不屑,甚至出现了一句俗语叫“穷穿貂、富穿棉”。
参考资料:
1.《近世日本武士的“奢”与“俭”》,许译兮,东北亚学刊,2016年3月第二期
2.《探讨“性冷淡”风格背后的真相》,周颖,2017.2.10
http://www.edojidai.info/category1/samurai-naisyoku.html
- 姿势互动 -
你心目中的日式风格风格代表是什么?
建筑?食物?服装?还是?
是性冷淡?原宿风?还是?
举个栗子呗。
(拉到最后“写留言”告诉我)
大家都在看
视知TV矩阵成员
(↓点击链接查看最热文章)